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勇當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拓荒牛”(金台潮聲)

張 洋

2025年09月30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期,國務院印發《關於全國部分地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是對廣大黨員干部擔當精神和攻堅能力的又一次集中檢驗。

  “市場化配置”是此次改革的鮮明主線,關鍵在於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實現“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有機統一。過去,在要素流通中,在資源配置中,一些地方和部門習慣運用行政手段,進行調控甚至干預。如今,政府的角色應更多地轉向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市場秩序的維護者、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對黨員干部而言,這其實就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需要克服“不舍得放權”“不放心市場”的慣性思維,需要提升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管理經濟的能力,需要主動摒棄不合時宜的工作方式。

  再看“要素”,這是一項新課題。長期以來,商品市場發育成熟,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依供需關系,自由流動、市場定價。相比之下,要素市場發育不夠健全。以勞動力為例,戶籍壁壘、社保銜接、結構性就業矛盾等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從商品市場化到要素市場化,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細讀《批復》可以發現,改革既涉及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要破除流動障礙、提高配置效率﹔也涵蓋技術、數據等新興要素,要在確權、定價、流通、收益等方面探索突破。很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迫切需要黨員干部創新進取、大膽探索。

  說到底,改革取得實效,關鍵在於把思想方法搞對頭。推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目的在於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要素向先進生產力領域流動,進而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活力﹔在於打破行政壁壘、區域壁壘,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市場由“大”變“強”。這是時代之需,是發展之要,是長遠之策。長期以來,有的地方出現內卷式競爭、低水平重復建設,往往源於要素配置的扭曲。因此,樹立“全國一盤棋”意識,算大賬、算長遠賬,從全局高度認識改革、推進改革,是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有的格局與站位。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此次改革明確了十個試點地區。作為新的“試驗田”,呼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呼喚“拓荒牛”般的銳氣和干勁。廣大黨員干部扛起責任,敢闖敢試,看准了就堅定不移地干,將為全國層面的制度創新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改革發展增添新活力。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30日 19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