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科學改種補種,盡可能減少農戶損失”(秋收進行時)

本報記者 宋朝軍

2025年09月3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圖為馬艷霞(右)在指導張月珍菠菜生長期的養護。
  本報記者 宋朝軍攝

  “拃把高(約20厘米)咯!”在甘肅臨洮縣新添鎮崖灣村,村民張月珍對著改種補種后破土而出的白菜苗比畫著,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馬艷霞也蹲在一旁,摁了摁壟邊的土。一個多月來,這已是她們第三次在田間見面。

  今年8月,甘肅榆中縣等地遭遇連續強降雨引發山洪災害,臨洮縣被波及,張月珍種植玉米和香菜的4畝地遭了災,“得趕緊補種一些。”

  受災當晚,馬艷霞趕到現場,村民帶她邊走邊看,其間,有抱怨、有困惑、有焦慮。忙了一夜,初步了解受災情況后,馬艷霞和大伙兒開了第一次會。

  “快轉涼了,還能種什麼?”張月珍年年種庄稼,她知道,10月中旬氣溫將明顯下降,一旦遇上早霜,作物就長不成了。

  種什麼菜,要算時間、資源賬——海拔1860米,地處河谷地區,黑黏土肥力好﹔10月初之前,水熱條件支持補種,但時間窗口隻有50多天。

  根據本村蔬菜批發市場的運行數據,大家拿出不少方案:“往年國慶節后,菠菜‘走得快’”“辣椒、甘藍賣得順,但時間來不及了”“白菜到時候碰上早霜打一下,好吃”……馬艷霞邊聽邊照著日歷,在本子上給速生蔬菜“打鉤畫叉”。

  “白菜55天,菠菜和白蘿卜30多天就能熟。”比時間、比投入產出、比管護難度、比客戶資源,這些蔬菜成了最終的選擇。

  “我趕緊種些白菜和菠菜吧,晚了就來不及了。”張月珍剛想播種,馬艷霞卻阻止了她:“水退了,但淤泥含水量太大,種子種下去不好發芽,容易爛地裡。”

  改種補種和正常情況不一樣,要等淤泥晒干。從受災起,這話就一直講,可張月珍看到田裡荒著,挺著急。另一邊,馬艷霞和同事奔走在被淤泥掩埋的土地。往往是正看著一塊田,另一塊田的種植戶就打來電話:“能來看看我家的田嗎?”“別急,我這就來,能種了咱們就抓緊!”

  來回快兩周,黑乎乎的淤泥被晒成了土黃色,黏糊糊的地面變得粗糙干燥。8月下旬,馬艷霞再次召集村民開會:“把土捏起來,散落開不結疙瘩,就能種了!”

  土地每干一塊,改種的“許可証”就多發一份。之后,平整土地、鋪施底肥、覆膜播種,改種補種一氣呵成。

  漸漸地,農戶們改種補種的作物“探出了頭”,合理管護顯得愈發關鍵。

  “時間不多了,是不是要多打藥、多施肥,才能讓作物盡快長成?”農戶著急。

  “現在隻除草,幼苗期不追肥,后面打藥要嚴格控量!”聽說農戶打算“揠苗助長”,馬艷霞緊急和農戶們開了第三次田間會,“肥料施得太多,根系吸收不了﹔打藥要穩定劑量,防止藥劑間發生酸鹼中和……這次種植時間和以往不同,經驗是‘靠不住’的。”

  10月中旬,這些速生作物就要收獲了。據測算,當地改種補種的菠菜、大白菜、白蘿卜畝產可分別達3000斤、2萬斤、8000斤。但種得再好,最終還得賣得好。當地農業農村部門對接蔬菜收購商,為補種作物開辟綠色通道。同時,受洪澇災害影響的道路也恢復正常。

  蔬菜等經濟作物效益高,“科學改種補種,盡可能減少農戶損失。”臨洮縣農業農村局產業辦主任南玉武說。

  鏟完一天草,張月珍和馬艷霞邊走邊聊:“今年應急種了些速生作物,但畢竟還有損失。明年開春想種些辣椒、甘藍這類更好賺錢的作物,有可能得到支持嗎?”馬艷霞邊聽邊想:如何為受災農戶爭取更多支持?育苗補貼、農業保險、農資農機、銷售渠道,要想的事還有很多。

  

  本期統籌:張安宇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30日 02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