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儉
2025年10月02日08:56 來源:學習時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前不久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閱兵儀式上,軍事航天部隊首次亮相天安門檢閱現場,所有現場及熒屏前觀禮的中華兒女無不感到萬分的榮光和自豪。在這特殊的時刻,耳邊不禁響起那首豪邁恢宏、真摯熾烈令人熱血奔涌的《祖國不會忘記》的動人旋律。有人曾說,如果要評選出一首中國航天題材的優秀聲樂作品,《祖國不會忘記》當佔一席。經過30余年的歲月沉澱與時間蕩滌,《祖國不會忘記》已深深地植入人們心坎裡,成為一首眾望所歸的歌頌航天人、贊美奉獻者的經典歌曲。
“我就想通過一首作品來贊頌他們”
1988年仲夏,由原國防科工委宣傳部攝制,反映我國國防科技事業輝煌成就的系列電視片《祖國不會忘記》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國防科學家那種為事業獻身、吃苦耐勞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全國億萬觀眾。1989年,該片榮獲全軍軍事題材電視劇領域最高獎——第二屆“全軍電視劇評獎”特別獎,被業界譽為“以感人的畫面和聲音,通過富有情感的編輯構思,謳歌了許許多多為國防科技事業作出貢獻和犧牲的無名英雄,為電視工作者展示了廣闊、富饒的創作天地”。
作為國防領域的一名干部,時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宣傳處處長的張月潭,對片中表現出的我國國防科技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優良的革命傳統更加感同身受。置身充滿嚴峻挑戰與光輝榮耀的科技戰線,張月潭雖然並不直接肩負著探索宇宙、推動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使命,但對航天人的使命擔當和工作生活卻十分了解和熟悉,他有著一種對神秘的星辰大海無比向往的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愫,常常奔走於科研工作一線深入訪談調研,從中發現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他不時被一個個在平凡崗位上“隱姓埋名幾十年”默默奉獻、作出不平凡事跡的故事所吸引,被身處“風餐露宿、穿行戈壁、忍飢挨餓”艱苦工作環境下依然堅守“祖國需要就是最大榮耀”革命信念的戰友們的光榮事跡所感動。
在物資短缺、生活貧困的新中國初期發展國防科技事業,人的精神力量和工作熱情是最可依仗的強大支撐。在茫茫的戈壁瀚海,每位航天人都似隱藏在沙子中的金粒,功勛卓著卻不為人知。感懷於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洋大曼”精神,“接觸了太多不計報酬、無問東西的科技工作者”,張月潭抱定了“我就想通過一首作品來贊頌他們”的決心。1993年開春的一個周末,佇立窗前、苦思冥想的張月潭,腦海裡閃念而過《祖國不會忘記》的劇名和影像,下筆的題眼和靈魂迎面而來,詩句詞情在激情澎湃的飽滿情緒中奔涌而出:“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從第一人稱的視角入手,張月潭奮筆疾書,一揮而就地完成了這首立意高妙、質朴雋永、堅定豪邁的同名歌詞創作,磅礡的氣勢、精巧的構思令人贊嘆不已。
“一首深情而高亢的旋律頓時在我胸中久久回蕩”
歌之詞曲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首優秀的歌詞作品必須配以媲美的動人曲調,方能相得益彰、振翅翱翔。《祖國不會忘記》歌詞創作完成后,首先交由中國衛星測控中心所在地西安在地作曲家譜曲,聽過的官兵普遍感覺有較大的距離感,情感上難以貼近。在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換人重新作曲的那一刻,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標聚焦到熟悉國防科技生活、創作功底深厚、歌曲佳作頻出的國防科技工作委員會文化干事、作曲家曹進的身上。
曹進曾任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小提琴演奏員,該團經過長期積澱形成了優良的軍旅歌曲創作傳統,積累了豐厚的創作實踐經驗﹔由該團鐵源、鄔大為、魏寶貴等名家創作的《我為偉大祖國站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十五的月亮》等軍旅歌曲早已家喻戶曉。前輩們的優秀作品及成功經驗喚起了青年曹進的音樂創作夢,沈陽音樂學院的學習深造開啟了新的音樂航程。學成歸來從事音樂創作后,曹進更深地體會到生活是創作唯一源泉的藝訓,一有機會便一頭扎進連隊。曹進曾把“為軍隊文藝事業貢獻自己的才情是我無悔的選擇”作為個人的座右銘,20多年裡,戈壁大漠、邊關哨卡、海疆孤島的軍營帳篷都留下曹進堅毅的背影、深深的腳印,和戰友們同吃同住、出操訓練樂此不疲,談天說地聊個沒完,爽朗的笑聲時常回蕩在軍營的上空。
曹進到過一個深藏於大山之中的導彈部隊體驗生活,那裡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物資匱乏、條件艱苦,駐守在這偏遠閉塞的荒涼之地的官兵們以苦為樂地默默守候著,任勞任怨地奉獻著,有的人甚至因物資供給不足而患過浮腫病、夜盲症等多種疾病,但純真的笑靨始終挂滿臉上,眼睛裡洋溢著無怨無悔的幸福和甜蜜。和戰士們依依惜別的那一刻,“一首深情而高亢的旋律頓時在我胸中久久回蕩”,情至深處的曹進如是說,隻待傳神的歌詞。
恰在此時,遠在數千裡之外的詞作家張月潭發來了《祖國不會忘記》的歌詞,曹進快速瀏覽之后,便以沉浸式的姿態逐句誦讀,深情地融入其中,當讀到“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時,導彈部隊體驗生活的記憶仿佛又縈繞在心頭﹔一陣凝神靜思之后,堅實雄渾的節律、昂揚寬廣的音調噴薄而出,奔騰的音符在高音區盤繞回旋,雄壯的力量迸發出高潮樂段所應有的催人奮發、蕩滌心靈的宏大氣魄﹔主題音調宛如深山幽谷中的涓涓細流,清婉跌宕、蜿蜒而來﹔從弱拍的淺聲低吟進入,節拍強弱交替分明,節奏前密后疏的處理別出機杼,羽調式旋律柔中有剛、剛柔相濟,詩意地流淌﹔隨著曲調音區的漸次上升,情感的表達和情緒的營造逐漸推進、漸入佳境,自然妥帖地完成了與高潮段落理想鏈接,為了達到前后樂段篇幅的平衡,將最后兩句歌詞的曲調重復一遍演唱,一曲雄渾中蘊含了細膩、激越中蘊含著深情的軍歌佳作就此誕生。
兩位相距遙遠的詞曲作家雖然難見一面,但為軍人作歌的堅定信念仿佛冥冥之中將兩顆志同道合的心靈緊緊地勾連,激發出心心相印般的靈犀效應。誠如張月潭所言:“找同樣戰斗在國防科技戰線的文藝工作者為這首詞譜曲,聽起來才能產生心靈共鳴!”
一個人一生能寫出這樣一首歌就很不簡單
《祖國不會忘記》曲譜初稿完成不久,曹進就接到了到遭受嚴重地質災害的某部駐地慰問的任務,望著斷壁殘垣,人們的臉上掩飾不住悲涼沉郁的表情。為提振士氣,部隊領導提議請曹干事教大家一首歌鼓鼓勁,曹進不假思索地帶領大家唱起新作《祖國不會忘記》,“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唱著唱著便被情真意切的詞曲所深深感染和打動,航天科技工作者們眼裡都閃爍著被理解后的激動淚花,自豪的喜悅一掃此前的陰霾。這是《祖國不會忘記》在航天戰線的首次唱響,雖然沒有樂器伴奏、更無擴音設施,但發自心底的嘹亮歌聲久久回蕩在山谷……這種源於本能而不加掩飾的喜愛,是對作曲家作品最高的獎賞和最大的鼓勵。
親歷風雨患難、和衷共濟的災后重建現場,曹進把對航天精神更為深刻的理解及對航天人更加濃厚的情意,全部揮洒在《祖國不會忘記》歌曲的精心打磨和加工整理之中,創作定稿后的首次公開表演是代表國防科工委參加全軍首屆小合唱比賽,這首歌曲從強手如林的眾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金獎。獲獎之后得到國防科工委宣傳部更大的支持,遂組織最強的攝制陣容精心攝制《祖國不會忘記》MTV,以精美的畫面生動地詮釋歌曲的意境,全新的表現形式經央視播出后,便不脛而走,迅速享譽全國,於2001年榮膺中宣部第八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按照作曲家在首版小合唱比賽中所設計的柔婉沉靜的民族傳統羽調式輔以強弱分明的進行曲、合唱為基礎,輔以領唱的演唱形式上及果敢利落的吐字行腔處理的藝術定位,其呈現的是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昂揚奮發的綜合性風格特征,給人一種勇往直前、攀登的精神動力。當代著名詞作家閻肅曾感嘆地說:“一個人一生能寫出《祖國不會忘記》這樣一首歌就很不簡單。”的確,作為一首耳熟能詳的當代軍歌經典,在《祖國不會忘記》二度創作的過程中,每一位演唱者及詮釋群體都有自己個性化的創新性發展的訴求,其演唱群體之眾多、表達形式之豐富、演唱風格之多樣、情感表達之迥異、演唱機會之頻繁是前所未有的,形成了當代聲樂作品二度創作中特有的《祖國不會忘記》現象。
優秀的音樂作品總能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震撼和審美聯想,《祖國不會忘記》歌詞中不時出現的“宇宙”“群星”“星河”“星座”等帶有鮮明航天標識的專用語匯,在廣大的歌者和聽眾的意識中逐漸演變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想象性和多義性意象。這首為航天科技工作者量身定制的歌曲,情感真摯、氣勢恢宏、旋律優美,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部隊指戰員和科技工作者對航天事業甘於奉獻的熾熱情懷、勇攀高峰的堅定信念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作品以獨特的視角歌頌國防科技事業守望者,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有機統一。在經久不衰的傳唱過程中,唱出了新時代所有建設者獻身祖國的共同心聲,是一首名副其實的奉獻者的禮贊。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施光南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