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安新區以柔性執法守護綠水青山
本報記者 程 煥
2025年10月03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走進貴州貴安新區,沿著數谷大道一路前行,貴州黔珊秀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地面堆滿了黑色泥土。
廠外綠樹蔥郁,廠內滿地黑泥,極具反差的景象不免讓人心生疑惑。“這可不是黑作坊,我們生產的是園林營養土,正兒八經地變廢為寶呢!”看出了記者的疑惑,公司總經理劉智星趕忙解釋。
看准再生資源產業的巨大潛力,2023年5月,劉智星的公司在貴安新區建成投產,專門從事市政污泥再生利用。生意日漸紅火,產能持續擴大,但生產過程中污泥散發的臭味越來越濃烈。為了避免污染擴散,劉智星和同事們嘗試過添加香精等手段減輕味道,但收效甚微。
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也找上了門——接群眾舉報,企業生產已經影響到居民生活和周邊環境。經過現場調查,企業被認定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排放惡臭氣體。正當劉智星准備認罰時,他收到的卻不是罰單,而是一紙《貴安新區生態環境督導幫扶通知書》。
“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送達的是執法通知書,文書改變了名稱,意味著不同的處理方式。”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執法科科長付倬介紹,鑒於貴州黔珊秀土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新建企業,屬於初次違法且沒有造成生態環境危害后果,局裡改罰款為督導幫扶,督促企業主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按照督導幫扶通知書指出的問題和指導意見,劉智星聘請專業隊伍對廠房進行系統整改,將發酵區改造為全封閉負壓車間,安裝除臭系統裝置,對臭氣進行集中治理。“從改造方案選定,到施工細節把控,生態環境部門給予了全程指導,幫我們精准解決了污染問題。”劉智星還自我“加碼”,對篩分破碎車間也進行了改造,防止以后再出現浮塵問題。
“如果當初開的是罰單,那必然會留下行政處罰記錄,參與招投標時就會受到很大限制。”劉智星坦言,正是這紙督導幫扶通知書,讓企業對環保問題重視起來,也堅定了企業的發展信心。今年,公司二期項目正式投產。
貴安新區不斷優化執法理念,探索生態環境領域開展柔性執法,指導企業規范日常環境行為,變被動接受監管到主動踐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2022年至2024年,新區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從130余家增長至200多家,行政處罰數量則由16起降為10起。
“柔性執法不是放任不管,對於生態損害行為,我們也絕不姑息。”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源剛表示,在開展柔性執法的同時,新區深入開展生態損害線索篩查工作,運用科學的監測手段和嚴謹的調查方法,對各類可能涉及生態損害的事件進行全面梳理。2024年以來,已啟動4件生態損害賠償案件,讓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主體付出應有的代價。2024年,貴安新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和穩定向好,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2%。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3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