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才文
2025年10月05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發展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發展成果實現共享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人類發展大勢,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促進綠色發展,為全球包容性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
不讓一個人掉隊。發展總是有先有后,不可能齊步走,總有一些人因為能力、運氣等種種因素落在了后面。面對這一看似自然的進程,我們沒有像一些國家那樣選擇性無視,而是堅定地伸出了扶助之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領導、親自指揮下,全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被世界銀行前行長金墉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在此基礎上,黨和政府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
不讓一個地區塌陷。發展帶有強烈的非均衡特征,地區分化明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非常突出。發展過程中,一些原本領先的地區也可能逐步喪失比較優勢,美國的“鐵鏽地帶”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們高度重視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持續優化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強化發達地區對口幫扶機制等有力舉措,努力縮小區域差距,堅決防止“區域塌陷”。資源枯竭型城市、老工業基地、老少邊窮地區……一個個弱勢區域都克服困難、找對優勢,實現了更好發展。
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的成功,歸根到底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成功匯聚而成的。好的教育資源、好的就業渠道、好的創業空間,是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堅實基礎。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連續13年保持在4%以上,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我國中小學教育質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北大、清華等公立一流大學學費僅為國外同行的1/10到1/20。普惠而優質的教育,為社會縱向流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而包括2億多大學畢業生在內的較高素質的勞動力隊伍,又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我們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政策,在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我們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全國超過1.9億戶經營主體(含6300多萬家企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3.28億人按月領取養老金,阻斷了一些國家常見的“老年貧困”風險。我們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超過90%的家庭能夠在15分鐘內到達最近的醫療點。我們通過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等措施大幅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努力推動廣大群眾都能公平可及可負擔地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隨著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2年的74.8歲增加到2024年的79歲,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7歲。
讓發展更綠更美更可持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有效遏制了生態環境惡化的勢頭,取得了空氣質量改善全球最快、地表水質量提升幅度全球最大、森林資源增長全球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積全球最多的重大成就。我們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生產力,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體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都穩居世界第一,全國每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689萬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近1670萬個,均居世界第一。已故的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曾說,中國在生態文明上所作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令世界看到希望,中國是世界的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5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