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辛 陽
2025年10月07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八月十五中秋節,午后樹影洒落在遼寧沈陽市皇姑區牡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3歲的居民吳雲牽著10歲的孫子馬梓豪來到這裡。
“奶奶,今天老師要帶我們做月餅、做花燈。”馬梓豪向幸福教育課堂跑去,吳雲則轉身走進旁邊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室內,吳雲戴上腦力測試設備,坐在電腦前逐題作答。
“這是社區聯合專業團隊打造的‘珠算啟智·健康銀齡’活動。”牡丹社區黨委書記王暉說,后續將開設珠心算課程,幫助老年人鍛煉腦力。
老人和小孩是社區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數家庭的主要關切。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牡丹社區,在同大家談起“一老一幼”問題時,總書記強調:“要抓好老齡事業、老齡產業,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孩子們現在都是寶,要加強對下一代的養育、培養,確保身心健康”。
牡丹社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60多棟老樓裡住著3000多戶居民。養老、帶娃等難題一度困擾著大伙。“以前,社區活動空間有限,孩子們沒地去,老人們也悶得慌。”吳雲回憶。
近年來,牡丹社區將廢棄鍋爐房拆改翻新,建起黨群服務中心,推動“一老一幼”服務向“精”向“細”升級。
如何實現家門口的“老有所養”?
“社區開辦了幸福長者食堂,還有日間照料室、康復理療室。”王暉介紹,社區養老服務進一步向“品質提升”邁進,例如為孤寡老人配備智能手環,一旦健康數據出現異常,社區能夠第一時間響應﹔定期組織心理健康講座、興趣社交活動,讓老人們不僅“老有所養”,更“老有所樂”。
如何推進社區裡的“幼有所育”?
從最初的課后托管,幸福教育課堂逐步拓展到寒暑假全天候服務,課程體系也不斷完善——新增的傳統文化課、非遺手工課等很受孩子歡迎。社區還定期邀請專家開展科普講座。
牡丹社區5年來的變化,正是高質量發展惠及民生的生動縮影。“老人孩子的看護有了新選擇。”王暉說。
夕陽照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樓的食堂裡,老人們坐在餐桌旁,笑聲陣陣﹔二樓的課堂裡,傳來孩子們踴躍的討論聲。回家的路上,馬梓豪說要把自己做的第一個花燈送給奶奶,吳雲聽著,腳步愈發輕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7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