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中國助力非洲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新時代中非合作)

本報記者 鄒 鬆

2025年10月07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離網光伏電站的不斷涌現,讓埃塞俄比亞偏遠山區牧民不再為用電難發愁﹔100兆瓦光伏電站在數月內建成,令贊比亞銅礦區的球磨機不再因水電供應不足而停工﹔南非紅石光熱電站項目的熔鹽塔,正將白天的光熱儲能轉化為深夜的穩定電流,點亮萬家燈火……廣袤的非洲大地上,中非電力合作項目穩步推進,助力非洲國家實現電力可持續發展。

  小而美——

  微電網改善民眾生活

  埃塞俄比亞貝奧所村牧民胡爾克斯終於用上了手機,夜晚家裡也不再黑暗——他所在的村子兩個月前通電了。這個位於埃塞俄比亞東北部的偏遠村落,因離網光伏電站變得更具活力。“再也不必擔心沒電了,感謝中國朋友帶來穩定的電力。”胡爾克斯高興地說。

  今年7月,由中國國家電網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俄比亞離網光伏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包括貝奧所村在內的8個偏遠地區實現通電,科利爾村也是受益村落之一。村醫哈斯裡說:“之前用柴油發電機,電壓不穩,不少醫療器械不敢使用。現在的光伏電站有儲能電池,電壓穩定可靠。”村裡的超市經營者特斯法耶說:“大家白天干活,晚上還可以做手工補貼家用,錢包慢慢鼓起來了。”

  埃塞俄比亞大部分農村地區遠離電力主干網。具有“通電快、成本低、可持續”等多方面優勢的離網光伏電站項目,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推廣。埃塞俄比亞水利能源部前部長塞拉西·貝克利表示:“埃塞俄比亞離網光伏電站項目是國家電力普惠計劃的重要一步,中國企業為此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西非國家馬裡,中企援建的太陽能示范村項目共安裝1195套離網太陽能戶用系統,還同時配備太陽能路燈、水泵等適用系統,惠及當地上萬民眾﹔位於非洲中部的喀麥隆,中企協助當地建成超過400個農村離網光伏電站項目。加納非中政策咨詢中心執行主任保羅·弗林蓬表示:“近年的數據表明,離網光伏系統貢獻了撒哈拉以南非洲超過半數的新電力連接。中國在這一領域經驗豐富,幫助非洲實現更廣泛的電力可及。”

  快而強——

  大項目促進社會發展

  贊比亞中央省奇桑巴區,一片上百公頃的光伏“海洋”鋪展在地平線上。這是該國裝機規模最大的單體光伏項目——凱布韋100兆瓦太陽能項目。

  近年來,南部非洲干旱少雨,贊比亞原本倚重的水電嚴重短缺。“以光補水”,建設凱布韋100兆瓦太陽能項目成為當地應對電力問題的迫切之舉。2024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贊比亞總統希奇萊馬出席了中國電建舉辦的“贊比亞電力發展論壇”,雙方簽署下凱富峽、卡裡巴等多個百兆瓦級光伏項目,同年7月開工的凱布韋100兆瓦太陽能項目建設進入“加速期”。今年6月30日,凱布韋100兆瓦太陽能項目並網發電。

  今年4月,中企承建的埃及蘇伊士灣2號項目全場並網投入商業運營。該項目總裝機容量500兆瓦,預計年發電量20億千瓦時,滿足超百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電能是非洲工業化的基礎動能,非洲國家普遍將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列為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科特迪瓦聖佩德羅大學校長梅泰·梅凱表示,“中國在技術、資金及人才培養方面給予非洲全方位的支持,幫助非洲國家逐步實現能源自主。”

  談及中企承建的坦桑尼亞朱利諾水電站,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說:“朱利諾水電站是坦桑尼亞乃至非洲在建的最大水電站之一,總裝機容量超過2000兆瓦,是坦桑尼亞優先發展的重大電力項目。這一項目不僅解決了坦桑尼亞近四成的用電需求,而且給當地帶來了上萬人次的直接就業機會,有效提升了坦桑尼亞的社會生產力。”

  新而久——

  多領域滿足非洲需求

  在南非北開普省波斯特馬斯堡鎮,佔地超百萬平方米、由4萬多面定日鏡所組成的“鋼鐵向陽花”逐日而動,鏡面匯聚的光能通過數十米高的光熱轉換塔收集、轉化、儲存,實現24小時不間斷發電。這就是由中國電建所屬山東電建三公司承建的南非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它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個採用塔式熔鹽儲能技術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項目總工程師謝彥軍告訴記者,這一項目並網發電解決了當地20多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在南非西開普省的山巒之間,中國電建承建的南非奧亞混合能源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該項目是全球目前在建最大的將光伏、風能和儲能相結合的混合能源項目,建成后將為南非電網提供可靠穩定的清潔能源,為南非乃至全球新能源發展提供示范。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認為,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將其在非洲的能源投資用於可再生能源項目,這與全球能源轉型趨勢相一致。

  南非《外交》雜志主編克裡坦·巴哈納表示:“中國對非合作充分考慮非洲發展需求,順應了非洲國家普遍推行的能源轉型戰略。中國在非洲各國展開的電力等能源合作項目看重可持續性,並通過項目培養了大批當地勞動技能人才,他們成為非洲國家實現能源自主發展的重要力量。”

  相關數據顯示,中方結合非洲實際需求,已累計為非洲國家培訓各類人員22萬余名。作為中國開展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品牌,魯班工坊已在埃及、南非等15個非洲國家建成並投入運營。從事中非職業技術培訓工作多年的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主任陸志雷說:“能源領域是非洲國家實現工業化發展的關鍵,相關人才培養一直是中非人文交流合作的重點。如今,越來越多非洲技術人才通過在中國學習、在中國項目工作,成為所在國家的技術能手,為非洲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07日 03 版)

(責編:王珂園、馬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