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艷
2025年11月27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講清楚我國醫療保障的宗旨、基本醫保的目標,有助於從根本上清除醫保制度被曲解、被誤會的土壤
不久前,一則“醫保目錄藥品僅佔藥監局批准藥品2%”的謠言引發廣泛關注。實際上,目前醫保目錄內有3159種藥品,在全國市場有銷售記錄藥品總數中約佔63%。醫保目錄同一個藥品通用名下,通常因為劑型不同、規格不同、商標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批准文號,如果按批准文號來統計,就會有十幾萬種藥品。
謠言被有關方面及時澄清,但也提醒我們,需要加大對醫保政策、醫保導向的宣傳解讀力度。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的重大制度安排,我國已形成以基本醫保為主體、大病保險為補充、醫療救助托底的三重保障框架。“保基本”是醫保基金可持續運行、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講清楚我國醫療保障的宗旨、基本醫保的目標,有助於從根本上清除醫保制度被曲解、被誤會的土壤。
為什麼不把所有批准上市的藥品都納入醫保目錄?事實上,醫保目錄持續擴容是一直以來的趨勢。國家醫保局成立后,連續多年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形成了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的調整機制,先后將835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穩步提升基本醫保用藥保障水平。在“保基本”的原則下,我們可以感受到全民醫保“盡力而為”的決心,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果。
醫保目錄對群眾用藥需求的回應,除了持續擴容,還有更新調整。腫瘤患者用藥實現更新迭代、罕見病患者用藥實現更廣覆蓋、兒童用藥安全保障有效提升……中國藥學會的監測顯示,與2015年相比,2023年樣本醫院金額及用量排名前20位的藥品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大量療效不確切、價格昂貴的藥品已被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創新程度高且價格適宜的品種替代,我國穩步提升基本醫保用藥保障水平,臨床用藥結構持續優化、質量顯著改善。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醫保制度同樣不例外。醫保支付改革、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長期護理險試點、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這些看似與“目錄”無關的改革,為的是把有限基金用到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藥品與技術上,體現出醫保制度以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守護生命健康的不懈努力。
當下,我們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加速與醫療技術革新的挑戰和機遇,“保基本”的制度定位與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間的張力日益凸顯。僅靠基本醫保單打獨斗解決不了這一問題,必須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優化藥品集採、醫保支付和結余資金使用政策。”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之外,還需健全惠民保和其他商業健康保險以及慈善、工會互助等多元方式,唯此方能滿足好群眾差異化的醫療保障需求。
必須明確,跨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超越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不加限制地大幅度提高醫療保險待遇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保障基本、合理籌資、穩健運行,我國醫保體系才能在可持續發展中行穩致遠。今年的醫保目錄調整,首次設立商業健康保險創新藥品目錄。雖然基本醫保不予支付,但目錄推薦商業健康保險和醫療互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參考使用。以機制創新完善多重醫療保障,有助於更好守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名醫保工作者說得好:“每一分錢都想著買最多的健康,而不是買最貴的藥。”讓基本醫保守住“保基本”的安全線,讓商業保險、個人自付、慈善等各顯其能,才是對14億多人生命健康最負責任的制度安排。改革仍在路上,奮力解除全體人民疾病醫療后顧之憂,中國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7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